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轻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轻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优势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具有较好基础。据统计,2024年底轻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4.9%,实现网络化协同企业占比达47.2%,开展个性化定制企业占比达18.3%,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8、2.0、2.8个百分点。
《方案》的出台,将促进轻工业数字化转型进入快车道,向更“高端、智能、绿色”跃升 。3月28日,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对《方案》进行了解读。
盘和林表示,首先,是增强轻工业企业的竞争力,一方面是提高轻工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是提高轻工业企业产品的品质,比如通过定制化来找到新的市场需求,比如通过智能制造来减少次品率。另外,数字化转型也是企业谋求产品创新,制造创新的捷径,通过数字化转型,企业能够在创新上走得更远。其次,对于老百姓来说,人工智能和轻工业产品的结合,能够赋予消费者更好的体验,更低的产品成本,从而提高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品质,最后,对于社会来说,数字化转型能够让轻工业生产过程更加集约化,从而找到轻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模式。
《方案》提出以数字化转型场景培育为牵引,到2027年打造100个左右典型场景。这里的“典型场景”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要以场景牵引轻工业数字化转型?
盘和林表示,“典型场景”是指轻工业数字化转型中具有代表性、可复制推广的应用场景,如智能轻工业工厂、个性化轻工产品定制、轻工业供应链协同等。之所以以场景为牵引,是因为首先,场景化应用能够直观展示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和效益,激发企业转型的积极性,能看得到,摸得到,企业才会去推进数字转型。其次,开云电竞通过典型场景的示范带动,可以加速轻工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比如场景化应用有助于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转型模式,降低企业转型的成本和风险,让企业数字转型的目标更加明确。
轻工业既涉及家电、家具等离散型制造企业,又包含造纸、日用化学品等流程型制造企业,如何分行业、分领域挖掘典型场景?
盘和林称,对于离散型制造企业(如家电、家具),也就是生产过程中工序环节比较多的制造业,可以挖掘智能工厂、个性化定制等场景。因为这些场景在传统制造企业中是很难实现的,如果能够通过数智转型实现,那么会大幅度提高这些企业的竞争力,也能激发这些产品的潜在需求。对于流程型制造企业(如造纸、日用化学品),可以挖掘智能监控、优化调度等场景。本身就是标准化生产,过度的个性化反而徒增成本,所以更好的调度,更稳定的生产线,才是这些企业的诉求。所以,要结合行业特点和市场需求,深入挖掘具有行业特色的数字化转型场景。
《方案》聚焦轻工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的中长期发展目标,部署开展“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
谈到对“推动智能产品和产业园区高端化跃升“的理解,盘和林表示,首先,高端化跃升:意味着智能产品和产业园区在产品品质、技术创新、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实现全面提升。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提升产品和园区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其次,对于智能产品高端化:是以人工智能+轻工业产品的模式,改善产品的功能和设计,实现产品工艺创新,优化用户体验。再者,产业园区高端化:是园区注重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投入,缔造智能工厂和数字车间,为轻工业企业数字转型提供基础设施条件,面向轻工业企业开展全方位和全周期的数字服务支持。
《方案》提出,推动智能产品跨品牌互联互通,这会给消费市场带来哪些新机遇?
首先,拓展消费市场:智能产品跨品牌互联互通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智能的使用体验。通过整合不同品牌的产品和服务,消费者可以实现更加灵活、多样的消费选择。有助于拓展消费市场,推动消费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其次,促进产业升级:智能产品跨品牌互联互通推动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合作和协同创新。这将有助于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
再者,提升用户体验:智能产品跨品牌互联互通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智能、便捷、个性化的服务体验。通过整合不同品牌的产品和服务,消费者可以实现更加无缝、连贯的使用体验。这将有助于提升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推动消费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
最后,实现了生态整合。通过互联互通打通了不同产品生态之间的壁垒,也防止了生态企业通过垄断生态来获得市场支配地位。
标题:盘和林:通过典型场景的示范带动可以加速轻工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
链接:https://www.ksrongchuan.com/kaiyundianjingdongtai/youxizixun/1606.html
免责声明:本站资料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邮件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