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成为全球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传统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存在学生个性化需求难以满足、教学效果评估手段滞后等弊端,严重制约高校体育教学发展。高校借助数字化技术,采取加强数字化培训、构建数字化教学体系、健全教学管理机制等措施,可以推动体育教育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培养具备终身健康素养和运动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高校体育学院应充分考量教师教龄、数字基础差异,开展分层培训。开设基础入门课程,对数字基础薄弱的教师进行计算机基础操作培训,引导其掌握体育教学常用软件,熟悉数字化体育教学基本流程;为具备数字基础的中青年教师提供进阶课程,聚焦专业体育教学平台运用、运动数据分析工具实操,选择贴合专项特点的数字化教学培训内容,分析体育专业学生运动轨迹与体能消耗,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提升战术指导精准度。
高校体育学院应积极借助数字化技术,运用线上线下融合的多元培训形式。搭建线上数字化学习平台,汇聚海量优质培训资源,包括数字化体育教学讲座、精品课程示范视频,方便教师利用碎片化时间自主学习;定期开展线上直播答疑,集中解答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难点;组织线下集中培训传授数字技术知识和体育实践技能,邀请体育专家进校进行现场实操演示,加深教师对数字化技术的理解与应用,引导教师从传统教学思维向数字化教学思维转变。
高校应设立专项奖励基金,给予体育教学效果显著提升的教师物质奖励,激励教师积极参与体育教学数字化培训、在教学中创新运用数字技术的积极性;将数字化体育教学成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体系,与职称评定相挂钩,督促教师认真对待数字化培训,切实提升数字化教学能力,为高校体育教学数字化转型储备充足的师资力量。
地方政府应设立高校体育教学数字化专项基金,Kaiyun电竞鼓励高校积极购置包括高清运动捕捉摄像头、沉浸式虚拟技术体育教学系统在内的数字化教学设备,开发体育教学数字化软件平台,为教学提供硬件支撑,满足实际教学需求。
各大高校之间应建立区域高校体育教学数字化资源联盟,开展资源共享与合作交流,实现师资、课程等资源的优势互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高校不同学院、部门之间应加强协作,打破信息“壁垒”,整合体育教学资源与信息技术资源:推动体育学院与信息工程学院建立联合实验室,共同开展体育教学数字化技术研发与应用研究;促进图书馆与体育教学部门共享数字资源,将电子体育期刊整合至统一平台,方便师生查阅利用。
地方教育部门应牵头制定高校体育教学数字化技术应用规范,明确智能设备在教学场景中的使用标准、操作流程,保障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出台数据安全保障政策,立足制度层面规范学生运动数据、教学信息的采集和存储过程,维护师生信息安全,谨防数据泄露,为师生投身数字化体育教学活动创设安全环境,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高校体育学院应树立数字化管理理念,以数据驱动教学决策。分析学生技能掌握情况、锻炼频率等体育学习数据,深入剖析学生学习状态和需求,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管理策略;采用大数据预测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提前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提高教学管理的前瞻性和精准性。
高校应制定全面性的数字化教学管理制度,明确不同专项体育教学的课程发布、学习任务布置等环节,规范体育教学流程,确保教学活动有序开展:课前规定教师提前上传教学资料和教学视频,布置在线学习任务;课中明确课堂互动行为准则,要求学生遵守教学管理秩序,鼓励教师利用数字化工具进行教学创新,及时解答学生疑问;课后明确体育任务练习频次,将练习实效和心得上传至体育教学数字化平台。
高校体育学院应加强对教学质量的全过程监控。采用智能教学设备实时监测体育教学过程,明确教师的教学行为、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教学进度过快或过慢、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异常情况,发出预警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合理调整,保证高效率、高质量的体育教学过程;健全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定期评估教学效果,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过程表现、身体素质改善等多方面因素,分析体育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本文系202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基于产业链理论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研究》(基金号:24XTY008)。
标题:数字化转型赋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链接:https://www.ksrongchuan.com/kaiyundianjingdongtai/youxizixun/1938.html
免责声明:本站资料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邮件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