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从硬件制造商到生态运营商的战略跃迁
通过观察小米集团的业务分部信息,分析其业务组成和结构,可以发现,公司不是完全的生产制造商,其收入和利润来源中有相当一块是互联网服务业务。这也是小米极力打造的“生态圈”,通过互联网服务将“人车家”连在一起,目前来看是执行得相当成功的一项战略。
2025年3月18日晚,小米集团(发布了2024年年报。公司总裁雷军当天也发布微博,笑称这是小米史上最强年报。的确,在经过两年下滑后,小米2024年度的收入创了新高,达到3659亿元;净利润也同时创历史新高,达到237亿元。
笔者对小米财报中体现的业务板块和结构很感兴趣。事实上,2024年的这份财报是小米“生态圈”战略的成功体现。小米通过互联网服务将“人车家”连在一起,2024年小米智能汽车的量产和盈利标志着小米“人车家全生态”战略完成了闭环。
小米集团自2010年创立以来,其战略布局经历了多次重大迭代,形成了从产品创新到生态构建的完整进化路径。2018年小米在港股上市,招股说明书中给出前三年财务数据。因此从公开渠道,笔者取得了小米2015年至今的财务数据以及历年来公开披露的年报,再参考媒体披露的相关信息,Kaiyun电竞整理小米核心战略的阶段性演变过程如下:
首先是手机“硬件+软件+互联网“三位一体模式,期间是2010年至2015年。小米以手机业务起家,构建“硬件+软件+互联网”三位一体模式。2011年小米推出首款智能手机小米1,以1999元定价击穿行业价格体系,通过电商直销模式降低营销成本。软件上利用MIUI系统通过论坛与用户共创,每周迭代功能,积累“米粉”,形成米粉社区“用户参与式创新”模式。互联网服务则通过广告应用商店等来盈利。
接下来是从单一手机业务向“手机×AIoT”生态扩展,期间是2016年至2020年。小米以“参股不控股”模式投资400家生态链企业,孵化紫米移动电源、华米手环等爆品,实现收入裂变效应。小米对于旗下投资企业共享供应链资源,缩短了生态链产品研发周期,成本显著降低,其产品往往在价格上相对竞品具有很大价格优势。2016年进军印度市场,起步全球化,红米Note系列成为印度当地销量冠军,为海外扩张奠定基础。
随后是品牌分拆与启动造车,期间是2021年至2023年。红米独立运营专注于性价比,而小米其他子品牌则蓄力冲击高端市场。2024年小米15 Ultra在6000元价位段市占率达9.7%。2021年宣布投入100亿美元造车,启动造车战略。除造车外,持续在研发上投入,研发支出2023年达到202亿元,专利数量超3.9万项。
最后,人车家全生态战略成型,自2024年至今。“人车家全生态”总体目标的首次提出是在2023年,具体被拆解为六大子战略——高端化、产业能力领先、AI、OS、新零售、全球化。2024年年报则表明该战略已经形成战略闭环,“车”这一环已经全面嵌入生态圈,并且初现盈利能力。澎湃OS系统连接8.6亿设备,实现智能手机(高频入口)、智能家居(生活场景)、智能汽车(移动空间)的数据互通,日均调用AI能力超2亿次。
小米2024年之前的年报中披露四个业务分部,分别是智能手机、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互联网服务和其他。2024年新增了智能汽车业务。
小米以智能手机起家,智能手机业务是其核心支柱业务。从收入构成上来看,这种核心作用体现非常明显,2015年占全部收入80%。自2015年以来,智能手机业务收入比重逐年下降,至2024年占比降至52%。这表明随着小米二、三、四阶段战略的铺开,其他业务对收入也有了较大贡献。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这部分业务包括智能家居(电视、空调、冰箱、门锁等)、智能穿戴(手表、手环)、出行设备(电动滑板车等)和在其他生态链企业中的投资。笔者在文中的表格中将其简称为“智能家居”。这部分业务在2015年之后快速发展,正是这部分业务的存在和发展构成了小米的多样化生态。目前,智能家居贡献了将近30%的收入。
互联网服务则包括广告服务(通过应用商店或浏览器广告)、游戏、金融科技和云服务等,这部分业务收入数额保持增长,约占总收入10%左右。小米的硬件业务与软件业务共生共长。硬件业务(智能手机、智能家居)为软件业务(互联网服务)提供了用户基础。截至2024年,小米全球MIUI月活跃用户近7亿,IOT设备连接数超9亿,这些硬件用户通过系统服务转化为互联网服务的流量来源。而互联网服务累积的用户行为数据则可以被用于优化硬件设计,数据又反哺了硬件体验。
智能汽车业务是2024年新增的业务分部,但这并不是指小米2024年启动造车。实际上,小米早年间经过长期酝酿,在2021年正式进入智能电动汽车行业。2024年3月,小米SU7正式发布,定位C级高性能轿车,售价21.59万-29.99万元。2024年累计交付13.5万辆,提前完成年度目标。这是一份相当不错的业绩报告,在全年总收入中占9%,构成一定规模,成为报告分部单独列示。这块业务对投资者来说,未来想像空间较大,或许会成为小米集团将来第二增长曲线的动力来源。
智能汽车业务板块的出现,补全了“人车家全生态”战略的缺口,标志着该战略成功成型。
在收入构成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小米由原来手机(“人”)为主,开拓至智能家居(“家”),再进一步扩展到智能汽车(“车”),实现“人车家全生态”。收入构成上,手机依然是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大约占50%;智能家居次之,大约占30%;智能汽车大约占10%;还有10%是互联网服务带来的收入。硬件软件“双引擎”开动,共生互补,对小米业务开展大有益处。软件业务不仅仅是提供了跨终端互联的平台和技术基础,更是以其较高的毛利率为集团盈利做出了很大贡献。
小米2024年的毛利结构中,互联网服务贡献的毛利是最多的,达到34%(历年来均贡献最多毛利);其次,是智能手机贡献32%的毛利;然后是智能家居贡献28%的毛利;刚刚起步的智能汽车贡献了8%的毛利。
从毛利结构中可以看到,尽管互联网服务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不是最高(仅占9%),但由于它的高毛利,使其成为了小米毛利的主要来源。小米的业务结构中,低毛利的硬件业务为小米获取了用户,而互联网服务则以超70%的高毛利率为集团贡献利润,支撑其研发投入和生态扩张。
随着生态圈扩大,互联网服务的黏合剂作用会增强。例如,互联网服务可以通过整合汽车与家居场景,强化生态黏性。例如,小米SU7用户可通过车载系统联动智能家居设备,而车载设备也会为广告服务提供新的场景。互联网服务为吸引更多应用接入小米生态,为开发者提供从开发到变现的全周期支持,以期形成“用户-开发者-小米”三方共赢的循环。
从毛利结构来看,互联网服务是小米生态中发挥重大作用的“中枢神经”。互联网服务不仅通过流量变现实现盈利,更通过数据互通、技术整合、用户体验强化将手机、智能家居、汽车等业务串联为有机整体。这种“黏合剂”效应使小米从单一硬件厂商升级为覆盖生活全场景的科技生态平台,而高毛利率的互联网服务业务则为生态扩张提供持续动力。
通过观察小米的业务分部信息,Kaiyun电竞我们可以发现小米的业务组成和结构。从目前来看,小米不是完全的生产制造商,其收入和利润来源中有相当一块是互联网服务业务。这也是小米极力打造的“生态圈”,通过互联网服务将“人车家”连在一起,目前来看是执行得相当成功的一项战略。“人车家生态圈”在初步成型后,面临纵深化发展的挑战。从小米公开披露的信息来看,目前小米已经在这些业务上有了一些布局。
“人”——智能手机业务上,实现“向上”“向下”“向外”的进一步突破和渗透。在高端机市场上通过技术迭代进一步提升市占率;在下沉市场上将“小米之家”拓展至县级市场,线上线下联动;在对外市场上,根据不同地区需求特点推出定制机型,以性价比取胜。
“家”——智能家居业务上,全屋智能升级与互联网服务的平台开放。通过互联网服务平台开放,实现跨品牌设备互联,进一步拓展用户群,提升用户体验。随着人口老龄化,适宜老年人的家居家具穿戴设备等,也都是可以拓展的银发经济市场。
“车”——智能汽车业务上,进一步完善车型矩阵,2026年前推出3款SUV(含7座车型)、1款MPV,覆盖15万-50万元价格带,目标年交付量突破100万辆。在自动驾驶技术、超充技术等方面也有一些布局。
“生态圈”——互联网服务业务上,基于用户行为数据构建“广告大脑”,实现跨端(手机/汽车/电视)千人千面推荐;2026年前推出支持VR/AR的云游戏平台,与小米眼镜联动打造沉浸式游戏体验;将“小米金融”业务推至海外;设立10亿元基金扶持海外开发者,提供AI工具链降低应用开发门槛。小米计划2027年前实现手机、汽车、家电200+品类设备底层协议统一,降低生态开发成本。
首先,从效率创新到价值创新。早期的小米是通过供应链整合,降低成本,以性价比占领市场。发展至后期,则通过技术研发提升溢价能力,在高端市场上有所斩获。
其次,从单点突破到系统竞争。由早期单一产品(手机)起家,通过生态链构建行业壁垒,互联网服务构造的生态圈成为其多样化产品扩张发展的“中枢神经”。
第三,从中国市场到全球竞争。2016年进军印度市场后,海外市场收入占比在2024年达到42%。小米积极将中国制造效率与全球市场需求结合,提升了小米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
小米从所谓的“价格屠夫”蜕变为市值万亿港元的全球生态巨头,互联网服务搭建“生态圈”的发展战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小米自己也一直将自身定位为“互联网企业”,这不仅仅是招股时或者宣传时的口号,而是小米切实经营理念的提炼,也是它发展至今战略成型成功的法宝。
(作者任职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文中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作买卖推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美亿万富翁呼吁美政府暂停关税政策!苹果涨超3%,白宫:美国有能力在国内生产苹果手机
48岁赵薇“女儿”因长得太好看,被全网“禁止整容”,如今17岁变化大到不敢认!
雷公自曝寻子成功10个月后被儿子拉黑!称父爱让川川喘不过气,并晒出聊天记录
《证券市场周刊》创办于1992年3月,是中国较早的专业性证券传媒。是中国权威性的证券杂志之一。
小米 REDMI 显示器 A27U Type-C 节能版上市,国补价 1359.15 元
荣耀平板 GT 曝光:IMAX ENHANCED 认证、大 LOGO 设计
证券之星消息,截至2025年4月11日收盘,正元智慧(300645)报收于13.36元,上涨0....
2025-04-13近年来,人工智能赋能各行各业蓬勃发展,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力量。从传统制造业到现代服务业...
2025-04-12